第二百一十五章 新方略-《伐清1652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其二,清军此番准备充足,抚州,东乡等城都已经被加固,易守难攻,恐怕不是一时三刻可以攻下的。若是久战,以我大军当前的状态,必然难以支撑。

    其三,满清八旗兵损失惨重,清廷国本动摇,北方,江南各地必然闻风而动,风起云涌,三省之地又都已经被我军收复,张侯爷亦在舟山,崇明等地牵制江南清军,湖北,江西残存的清军短期内一定没有余力主动发起进攻,所谓骚扰百姓,偷袭营庄,应当也不会发生。”

    马宝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,通过一次次军议和作战,对明清战争的局势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,甚至因为得到了孙可望的充分重用,便是大局观也逐渐培养了起来。在合理的制度和舞台上,天才的能力是可以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的。

    屋中的其他将领也都在认真地听着,他们知道马宝很得孙可望的重用,心中自然以为对方嘴里说出来的话就是孙可望的暗示。更何况,马宝的分析确实有水平。

    “而且,便是清军不自量力,主动来攻了,恐怕也派不出多少兵马,地方守军就能将其歼灭。所以,若是因为这个,咱们不必打,也不应该打。”马宝又继续分析道。

    贺九仪听罢,脸色瞬间就变了,但很快又收敛了回来,反问道:“马将军,你如何能确定清军不来攻?仅仅是抚州城,屯齐就部署了三千八旗兵,四千绿营兵,还有数千民壮,那么多兵马,别说是守城了,就是派出兵马来骚扰,也绰绰有余。

    而且,赣东,赣东北至少还有五六万八旗兵,两三万绿营兵,其中大部分都是从江西各地成建制撤退的,这些清军的战斗力可不容小觑。”

    “岳乐和屯齐等人这样部署,正是担心我大军继续进攻。若正是如此,恐怕抚州,东乡等地,清军的援兵会源源不断过来。

    而且,岳乐被国主击败,吃了那么大的败仗,按照清廷的惯例,只要我们不进攻,他短时间内必然无法指挥清军发起新的进攻。”马宝又继续说道。

    贺九仪还是没有放弃,继续掷地有声地质问道:“可这些清军不除,我大军头顶上就好似有一把利剑高悬着,随时都可能落下来。将士们难不成要一直驻守于此?趁着现在缴获了清军地大量粮草军需,还不如痛痛快快打一仗,将清军击退,彻底消除了祸患!”

    “既然贺将军说到了粮草,那就应该猜得到,清军囤积在江西的粮草军需都被我军缴获了,他那数万大军拿什么来进攻?”马宝丝毫不让,继续针锋相对道:

    “而且,不止是粮草的问题。鞑子本就不得人心,江南,北方各地的百姓原本是抵抗无望才忍受鞑子奴役的。现在国主连连战胜,八旗兵死伤近半,清廷的狗皇帝必定担心汉人反抗,绿营生出异心,把兵马调回防守。

    因此,不仅是集中在赣东,赣东北的清军,就是集中在鄂东南,南阳等地的清军,很快就会被调回鞑子控制区的腹地,否则不用咱们打,这些鞑子就会因为后勤补给不足而溃散。”

    贺九仪听了,一时语塞,马宝所言确实有道理,而且很多都是他没有考虑到的。

    且说,贺九仪确实是因为想要立功,所以才一直主张进攻的,但他并非觉得打不赢,那些关于清军进攻的担心在他这里,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。但马宝很明显比他看得更透,更远,更高,这让他生气之余不免有些惊讶。

    “九仪和马宝两人说得都有道理,而且屯齐这人一直都十分激进,说不得会做出什么不合常理的事情来。不过,孤倒是想听听靳将军的看法。”孙可望话锋一转,扭头看向了靳统武。

    孙可望自然知道贺九仪想要攻打抚州和东乡,为自己捞取更多的功劳,而马宝不愿意自己的功劳被稀释了,所以更加倾向于不打。

    至于白文选,这个时候是绝对不会主动表态的,而孙可望也不会把自己的心腹放到两难的境地,让他过早在贺九仪和马宝之间做出选择。

    不过,他不能直接否定贺九仪和马宝,还有李定国手下的人可以利用,靳统武自然成了最佳的挡枪人选。毕竟,现在李来亨和刘文秀都是自己人了。

    当然,孙可望一开始其实也只是有些犹豫,想多占些便宜而已。可经过马宝这么一说,理清楚了思路之后,自然不会再有攻打抚州,东乡的想法了。

    靳统武闻言,微微一怔,随即脱口而出道:“摄政王殿下,末将从未参与过江西战事,还不清楚内情,不敢在此妄言。”

    靳统武知道孙可望想要拿他挡枪,他可不会乖乖就范。既然说得越多错的越多,那他干脆就说自己什么都不懂得了。若是这样,孙可望还要继续问下去的话,他自然也还有办法应对。

    “哈哈哈,靳将军不必拘谨,想到什么就说什么,有时候反而是我们这些身在其中,自以为熟悉的人看不透其中的玄机。”孙可望笑里藏刀道。
    第(2/3)页